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地市聚焦 » 潍坊市临朐县:深化职教改革创新 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潍坊市临朐县:深化职教改革创新 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潍坊市临朐县紧抓省部共建职教高地契机,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任务,大力推进职教资源扩容、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一、坚持四轮驱动,按下学生成长“加速键”

一是“岗课融合”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大力实施教学提质升级专项行动,深度调研行业企业人才、技术等需求,将职业岗位所需融入专业课程和日常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适应岗位能力。创新建立素质测评指标体系,针对职业学校学生思想品德、职业素养、实践能力等7大方面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先后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中获奖12项。二是“赛教融合”推动学生个性成长。将各类技术技能型比赛作为促进学生个性成长的有力抓手,加强职业技能大赛研究与指导,建立县、校两级层层举办技能大赛机制,形成学校、教师、学生人人参赛、逐级竞赛的工作格局,加快推动学生个性化成长,先后获国家和省级职业技能大赛金奖14项、银奖13项。三是“专创融合”指导学生就业创业。立足县域铝制品、新材料等骨干产业和新兴产业需求,不断强化专业建设,打造省市重点专业9个、品牌专业7个,与县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相适应的专业布局基本形成。深入开展学生专业技能等级认定,积极推进全省“1+X”证书制度试点,结合不同专业类别,编制创新创业、就业指导教材,强化就业心态、技巧等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先后培养出“全国技术能手”“2020山东省循环经济年度人物”等一大批优秀中职毕业生,县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满意率达100%。四是“职普融通”助力学生全面成才。全面推进职教高考试点,与高职院校开展“3+2”“3+1+1”分段培养,让更多职教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同时,统筹使用县域课程、师资等资源,支持高中学生自愿选择转入中职学校参加“职教高考”,推动中考招生由一考定终身向多次选择转变、由学生被动选择向自主需要转变。近年来,先后向省内外本、专科高校输送学生1600余名,每年升入高职院校学生占比达70%以上。

二、深化校企协同,释放产教融合“催化剂”

一是构建“校中厂”合作育人机制。创新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经常性对话协商机制,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由企业为学生配备专职“师傅”,推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引进2家企业进入县职教中心,建立门窗制作、智能焊接、数控加工、电控组装等7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打造“工学结合”的“校中厂”。二是创新“订单班”精准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临朐县智能制造集团、焊接协会等联盟作用,依托县内华建铝业、华特磁电等龙头企业,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园2处、县级公共实训基地1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7个。健全完善现代学徒机制,先后与青岛英派斯、北汽福田、蓝帆新材料等46家县内外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共建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和实习就业管理体系,开展订单培养、冠名培养,实现共同招生、共同管理、共同育人。三是开辟“应用型”人才培育路径。立足县域产业发展急需,推动职业学校转型发展,提高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多渠道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培养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建立临朐县铝产业学院、文旅产业学院等现代产业学院3处,年培育应用型人才450名。

三、做优社会培训,搭建职教服务“新平台”

一是织密社会培训“服务网”。依托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和县内职教集团,创新建立“培训超市”,下设40个培训点、14个乡镇培训联系点,通过定向培训、以工代训、闲时培训等形式,推广新知识、新技术,让职业教育向乡村和工厂不断延伸,形成了辐射全县的社会培训网络。二是打造社会培训“资源库”。充分发挥乡镇培训联系点作用,大力收集社会培训信息,第一时间掌握培训需求,依托职业学校优势专业,联合高等院校成立专家团队,研究制定一整套社会培训计划,先后储备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企业新型学徒制、乡村旅游等一大批优质培训项目,培训能力达到每年6000人次以上。三是探索社会培训“新模式”。将培训课堂搬进生产一线,通过上班前集中授课、工作中分类指导、下班时集中点评,帮助企业节约生产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累计帮助企业培训提升技术工人1.2万名。同时,依托各专业合作社成立技术服务站,利用周六、周日开展大棚果蔬、奶牛等特色农业项目培训,将课堂设在种植养殖聚集区,让种植养殖户近距离接受前沿技术,先后培养各类农村技能人才、种植养殖户等2.5万人次

热门推荐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