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聚焦课内外“两个课堂”,推进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齐鲁杏坛种出“科技树”!

聚焦课内外“两个课堂”,推进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齐鲁杏坛种出“科技树”!

配足50余位科学教师的“豪华阵容”;建成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高标准STEAM创客中心;利用本地“工匠祖师鲁班”等文化资源,建立融合式项目式课程体系……在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小学,学生正在深度体验科学带来的乐趣。

一所学校把科学教育摆在如此之高的地位,在如今的齐鲁大地并不鲜见。2024年初,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校)名单公布,山东“4市1县38校”入选,131个科学教育类项目获国家级、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全省共有中小学科学教师9.78万人……日前,中国教育报刊社青年干部“根在基层”调研团走进山东,发现繁茂的“科技树”正在这里茁壮生长,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在看见更美的风景。

  深耕育人主阵地,聚焦科学课堂

守正方能创新,科学教育的育人主阵地是课堂,恪守中正之道的山东人深知这一点。

“在山东,义务教育阶段自小学一年级起就开设科学课,并将是否开齐此门课程作为对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袁广全告诉记者,目前山东全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类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总课时占比已提高至9.4%,科学课程开设达标学校比例高达98.9%。

在制度上一定要保障科学课的地位,这已经成为了山东教育人的共识。为了倒逼学校重视课堂,尤其是昔日“边缘化”的实验课,山东紧紧牵住考试这个“牛鼻子”,推动全省16市逐步将实验操作纳入中考内容,引导学生真实验、真动手,下一步还将推动把理化生实验纳入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聚焦课堂,山东各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济南组建了小学科学、信息科技和初中物化生教学专家指导委员会,研制了课堂教学指南、实践教学手册,指导中小学校进行启发式、探究式、项目式“新课堂”改革。寿光教育人认为大自然才是孩子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他们充分整合利用校内外资源,打造科学教育“第二课堂”,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青岛市市南区在三级课程体系中融入科学教育,立足自身优势,建设了“以海育人”的教育品牌,将海洋元素融入课程建设……

科学教育是“工”,欲善其“课”,必利其“器”。走进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园里琳琅满目的科学设备让记者感到惊讶。正在上科学课的孩子如同鱼儿进了大海,在教师的指引下探索科学奥秘。“我们有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各2个,小学科学实验室3个,另建有1个科学探究室、1处AI创客空间,300平方米的科学实验室和600余件实验器材足以满足孩子的需求。”该校党总支书记刘为利告诉记者。

而在枣庄市,为了让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漂流”成了一种办法。2024年6月,山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为枣庄捐赠了一批科创器材。为了让更多学校也能享受到这批优质资源,该市部分学校如枣庄市实验小学一方面将闲置的人工智能设备捐赠给其他学校,另一方面利用校园网络和人工智能漂流系统进行设备登记、展示、借出和归还。2024年暑假,该校的创客无人机社团就将无人机借给了学生,家长和学生可以提交申请,暑假开学后设备均全部归还。

不仅是课堂,下课之后社团也“疯狂”。“中小学校课后服务正在成为济南科学教育的重要阵地。”济南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市各校已开展科学类课后服务6869节,参与学生人次达181.1万人。2024年该市还组织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12次,科普教育受众达4.6万余人。

  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1+1>2

中小学科学教育最薄弱的环节在哪里?“在科学教师。”山东省教育厅一位相关负责人毫不讳言,而2024年夏天山东大学入选“国优计划”第二批试点高校为破局提供了一个契机。

“国优计划”的重点之一便是为中小学培养一批研究生层次高素质科学教师。“相较于科研,我对成为一名中小学科学教师更为憧憬,感谢山东大学给了我这个平台。”作为山东大学首批国优计划入选者,该校软件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赵嘉瑞告诉记者。为了确保赵嘉瑞未来能够真正站稳科学教育的讲台,山东大学为他在内的首届30名国优计划学生每人都配备了学科、教育、实践“三导师”,将山东大学的“大平台”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

赵嘉瑞这批学生未来去往何处?或许是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但山东大学附属中学肯定是他们迈向三尺讲台的必经之路。

这所百年名校和山东大学关系紧密,为其科学教育的开展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了解,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构建了以学校为中心、依托山东大学,融合社会资源的科学教育社区,包括实验、研学、课题研究等均与大学实现了共享。学校还经常邀请山东大学的院士专家走进校园,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并组织本校学生成立了“科学家精神”宣讲团。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的做法是山东推进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的缩影。作为高等教育大省,山东高校科学教育资源丰富,发挥这方面的优势,让科学教育的“1+1>2”势在必行。

济南的方式是“出题发榜”。“为了发挥52所驻济高校的资源优势,我们以‘揭榜制’方式向高校征集课题,由市教育局给予项目经费支持,重点在科学教师培训、课程研发、标准研制、科学实验、科学实践、‘双高’育人、科技赛事等方面让中小学与大学开展合作。”济南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马冠男告诉记者,目前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已经揭榜。济南市长清区还与山东师范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12所高校成立“科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已有“本校实验室+高校共享实验室+社会科普教育基地”组成的22个实验室“资源圈”投入使用。为了真正做到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科学教育,济南还成立了125个由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组合的区域科学教育联合体,实行资源共享,开展同一主题、不同学段的科学课堂实践。

枣庄市则每年分批选拔具备科学创新潜质的学生走进山东大学实验室、山东省科技馆等进行研学实践,每年选拔60名学生进入“齐鲁少年科学院”,参加大学实验课程贯通培养。

  用好社会大课堂,功夫在诗外

凭“空”产生的鼓声,从低向高走的小球,在世界最大的地平式数字球幕影院观看科普视频……每年夏天,日照市科技馆的各大展馆总是人满为患,成为研学旅行的“网红”打卡地。

“我们每天要接待数千人,节假日期间每天可以达到两万余人。”该馆馆长李志毅告诉记者,日照市科技馆是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首批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有物理展厅、测量电子半径展厅、发现J粒子实验等六大常设实验展项。“科技馆寓教于乐,孩子们很喜欢,我们干事情也有干劲”。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科学教育资源需要向外发掘。馆在校外,如何让它“登堂入室”?

日照市科技馆围绕六大实验展项和身边的物理现象,开发了一批适合中学的物理教育优质校本课程,并推动院士科学人文课、青年科学家科技前沿课等近8万节科学课程进学校。科技馆还指导该市中小学校建设科学教育社团和“馆校合作基地校”,为全市255所学校免费配发资源包2550套。

除此之外,科技馆本身也是一个大课堂。科技馆不仅指导各校每周到馆内开设“科技馆里的科学课”,还邀请院士开展“日照科学大讲堂”,举办青少年科技竞赛和物理科学思维特训营,每年都有300—500名学生到科技馆参与科学教育培训。

科学教育不是学校和教师单方面的工作,在济南除了依托科技场馆合作开展科学项目外,丰富的科技企业成了值得深挖的“富矿”。

据了解,济南以“校企共建”方式在5个区县各建设一个区域性科学教育基地,面向区域内中小学校开展服务,并联合辖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向中小学开放科学教育资源。“济南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富集,我们就鼓励企业向中小学校免费提供科学教育研学服务,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制药、航空航天等九大领域。”济南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把优质科学教育资源推送到离学生最近的地方,他们还绘制了《济南市科学教育资源地图》,方便学生自主探索。

而在枣庄,该市教科院等7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枣庄市青少年科学教育学会,汇集高校、科研院所、社会机构、部门企业、中小学校以及骨干教师等科学教育领域专家力量。该市设立的“墨子少年科学院”“鲁班少年工程院”每年选拔一批具有特殊领域才能和兴趣爱好的学生作为“两院”小院士人选进行项目式、主题式培养。为了补充科学教育力量,该市还探索校外科技辅导员认证机制,通过引进第三方课后服务等形式补充校内科技辅导员队伍510人,科技副校长122人。

……

冬日傍晚,最后一缕霞光映照在日照市科技馆标志性的八角形屋顶,不远处夜幕下的海岸线甚为动人。孩子的惊叹和欢笑慢慢退去,陆陆续续从馆里走出来。“中小学科学教育事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事关教育强国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山东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刘绍辉说,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严格落实有关课程实施要求,加强中小学科学教师培养培训,拓展课后服务资源,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学轻松。

科学养育,汗水浇灌,齐鲁杏坛种出的这棵“科技树”,必将更加繁茂。

热门推荐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