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专栏 » 校企合作 » 青岛农大旱地小麦新品种“青麦11号”以100万元成功转让

青岛农大旱地小麦新品种“青麦11号”以100万元成功转让

8月21日,青岛农业大学与山东青泰种业有限公司、无棣惠农种子科技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以100万元价格转让学校育成的国审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青麦11号”生产经营权。此次转让为近年来旱地小麦生产经营权单笔转让金额最高。

 转让仪式在青岛农业大学学术会馆会议厅举行。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孙丙高代表学校出席并致辞,小麦遗传育种团队带头人、青岛农业大学副校长张玉梅教授,农学院党委书记马伟萍,山东青泰种业有限公司丁法学总经理、无棣惠农种子科技有限公司王风仓经理等出席仪式。

 孙丙高代表学校致辞,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发展情况、取得成绩,重点介绍了学校在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盐碱地生物育种等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及获得的研究成果。张玉梅介绍了“青麦11号”小麦品种培育过程、性状特点和团队多年来投身旱地盐碱地小麦育种领域所开展的科研创新和取得成绩。

 丁法学、王风仓分别发言,介绍了“青麦11号”在三年示范推广期间在旱地、盐碱地的突出表现,以及未来推广种植计划。

 仪式上,张玉梅、丁法学、王风仓分别代表三方进行了现场签约。

ueditor/20240821150627_1724229034551.jpg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口粮作物,作为小麦主产区,黄淮冬麦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黄淮冬麦区小麦生长季干旱少雨现象频发,与此同时旱地小麦品种相对缺乏,严重制约了旱地小麦稳产增收。

由青岛农业大学张玉梅教授团队选育的旱地小麦新品种“青麦11号”(国审麦20241053,鲁审麦20210018),在山东省两年旱地区域试验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5.30%,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肥组两年区域试验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2.92%,生产试验中较对照品种增产6.43%,表现出了优质新性状。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检测,认为该品种为中强筋小麦。

ueditor/20240821152023_1724229100017.jpg

 针对黄淮海北部冬麦区产量低而不稳的现状,青岛农业大学小麦遗传育种团队十年如一日深耕旱地和盐碱地小麦育种,重点围绕提高小麦抗旱耐盐性,同时兼顾高产、稳产、优质、抗病等性状,前期成功育成以“青麦6号”(国审麦2016027、鲁农审2007046号)为代表的多个抗旱耐盐小麦新品种。在此基础上,团队进一步开展抗旱耐盐小麦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抗旱耐盐优异基因资源挖掘与突破性小麦新品种培育等研究工作。此次转让的国审旱地小麦新品种“青麦11号”由张玉梅教授率领团队于2008年以莱农0144为母本、烟农21为父本进行杂交,后代经系谱法连续多年定向选择,最终于2015年育成。

ueditor/20240821151733_1724229193423.jpg

 据张玉梅教授介绍,该品种抗旱耐盐性尤其突出,在平度试验田一水未浇的条件下,实现超650公斤/亩;在东营盐碱地试种,超500公斤/亩。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为,该品种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山西(运城、临汾、晋城)以及陕西(咸阳、渭南)等地的旱肥地种植。

 品种在旱地、盐碱地的突出表现,很快赢得企业青睐。“在当前干旱频发、土壤盐碱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青麦11号’对保障夏粮稳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推广前景十分广阔。”山东青泰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法学表示,公司将通过自主繁种及“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推广该品种,计划3年时间内推广种植300万亩。

 近年来,青岛农业大学充分发挥农业高校优势,围绕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需求,坚持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聚焦生物技术、核心种源、智慧农业等领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结合团队培养、成果产出、奖励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举措,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逐渐形成了立足本校、服务三农,持续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氛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服务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宣传部、科技处、农学院等有关负责人,以及小麦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部分师生参加会议。

(来源:青岛农业大学  作者:文/薛寿鹏 李夕梅 图/庄伟)

热门推荐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