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专栏 » 专家访谈 » 中国人民大学:国内首设中国古典学专业 ——访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兼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主任熊俐嘉

中国人民大学:国内首设中国古典学专业 ——访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兼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主任熊俐嘉

一、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学校基本情况。

熊俐嘉: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家首批“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持续创造佳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马当先”优势持续巩固,基础学科提档升级发展卓越,社科学科地位顶尖持续领先,交叉学科创新发展成为新增长极,学科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请介绍一下学校的优势及特色。

熊俐嘉:中国人民大学学科实力顶尖,是文科生的顶级殿堂、理科生的绝佳选择。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14个学科获评A,其中9个获评A+;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学科建设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顶尖学科数量再次增加,总体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在教育部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中,学校“一流大学”9个评价要素全部成绩优异,14个“一流学科”全部继续入选第二轮建设名单。

中国人民大学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哲学、政治学、中国史、信息资源管理、外国语言文学等人文社科领域,人大处于无可争议的领军地位。学校在理工科方面也卓有建树,起点高、发展快,统计学在历次学科评估中均处于国内高校第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实力跨越式提升,根据最新的国际计算机学科排行榜CSRankings,人民大学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排名已提升至第七位,连续两年在互联网信息检索排名位居世界第一,近几年物理学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化学ESI全球排名为0.41%。

三、2024年学校招生政策有哪些亮点或新变化?

熊俐嘉:1.新增两大培养专业。2024年中国人民大学新增中国古典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两个本科培养专业,分别按人文科学试验班、社会科学试验班(管理学科类)招生。

中国人民大学为国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设立“中国古典学”专业的高校,培养单位为国学院,其创建于2005年,本、硕、博培养体系完备,是新中国第一家以“国学”命名的教学研究机构。“中国古典学”是以中国古代经典研究为主要的教学和研究主体,以古代中国的本体研究为目标所设立的新专业。在研究方法上,更加强调继承中国传统学术方法,入乎“小学”,参稽“汉学”,出乎“大学”,在中国传统文献学的基础上,加强对于中国古代经典的诠释;同时,“中国古典学”还重视古代中国境内其他民族历史语言文化的研究,推广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下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观念。学生经过专业学习,能充分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并具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能力。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以信息资源管理、统计学、信息技术的学科交叉为优势,定位于培养具有扎实的数据科学、信息资源管理、人工智能、管理学、经济学等宽口径和厚重基础学科的知识基础,掌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与技术,能从数据要素视角分析社会运作与管理的基本规律,具备较强的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能力和数据驱动型决策支持能力,致力于推动大数据战略价值实现的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求职去向为:党政军机关、工商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数据中心和研究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跨国公司、大型互联网企业等机构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部门;大数据分析与咨询服务机构;国家数据局、各省市地方数据局、大数据交易所等数据部门、智库等单位。

2.招生专业限选科目有所调整。统计学类、人工智能(拔尖班)、计算机类、数学类(英才班)、应用心理学以及中法学院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外合作办学)等理工类专业要求选考物理和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国际政治及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PPE实验班)专业要求选考政治,其他专业不限选考科目。

3.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通过高考直接招生。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人才培养走在全国高校最前沿。目前面向本科生开设19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6个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3个跨校(国)国际性人才培养项目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其中共有16个双主学位项目、PPE实验班、计算机图灵实验班及全国唯一一个中意美管理学三学位项目将在2024年通过高考直接招生,涵盖工学×经济学、理学×经济学、理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等12种学科交叉融合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高中的文理分科或选科不必与大学的学科画上等号。人民大学统计学类、人工智能(拔尖班)、计算机类、数学类(英才班)、应用心理学以及中法学院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外合作办学)等理工类专业只招收理科生(高考改革省份要求选考物理和化学),其他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专业均为文理兼招(在高考改革省份,绝大部分专业不限选考科目)。学校每年文理科招生计划比例基本为1:1。

四、学校的录取原则有何特别之处?哪些专业有特殊要求?

熊俐嘉:录取规则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具体以我校5月发布的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为准。对于符合我校录取标准的考生,按照投档成绩排序进行录退。我校确定录取专业时,不设置分数级差。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法语(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只招收英语或法语语种。体检要求按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五、请介绍一下新高考实施以来,学校在京录取情况?

熊俐嘉: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在京投放普通类(含提前批、本科一批)招生计划173个。考生家长可注册、关注我校招生小程序“相聚人大”,我校分省分专业录取分数情况会在“相聚人大”公布,供有需求的考生和家长参考。如需进一步了解我校学科专业,有意向报考我校,可与我校北京招生组密切联系。北京招生组线上咨询QQ群735857708。

六、考生报考时需要注意什么?您对考生填报志愿有什么建议?

熊俐嘉:考生在进行志愿填报时,要对照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同时结合本人兴趣、爱好及国家战略需求选择专业方向。充分了解信息,辨别消息来源,以高校或考试院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充分理解政策,吃透关键概念,降低退档风险;关注国家政策,提升自我认知,提前规划学业发展方向;出分后及时关注我校“阳光招生信息平台”、“人大阳光招生”微信公众号,或“相聚人大”小程序发布的各省招生组活动,欢迎广大考生家长来现场与招生组老师交流志愿填报。

七、学生入学以后,如果发现报考的专业不合适自己,是否有转专业的机会?请介绍一下转专业政策。

熊俐嘉:中国人民大学已建立全员书院体系,六大书院以学部为单位,夯实部类课程基础,形成通专结合、学科交叉的高水平课程体系,构建高水平大类培养体系。在交叉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跨校(国)国际型人才培养项目、拔尖班、荣誉辅修学位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每年有超1/3的学生入选。其中,双学士学位项目通过定制化的培养方案,推动课程融合,毕业时,学生可获得“一本证书、两个学位”,即发放一本学位证书,授予两个教育部认可的主修学士学位。

除此之外,我校在专业选择的灵活度上还有以下政策保障:

1.四年无时点专业选择。众多学院在本科期间不分专业,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规划,在学院内自主选择课程,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辅修第二专业或第二学士学位。大四毕业前学校最终根据学生完成培养方案的实际情况认定本科专业。

2.双选认证制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各专业课程,若毕业前达到相关专业辅修培养方案要求的,即可申请认证辅修第二学士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

3.转专业制度。本科一、二年级学生,均可提出转专业申请(有特殊招生政策限制的学生除外)。

八、学校近几年的就业及深造情况如何?

熊俐嘉:中国人民大学通过源源不断地培养优质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不竭内生动力。

人大毕业生整体呈现就业竞争力强、就业层次高、就业质量高的特点。超80%前往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就业,超20%前往长三角、近10%前往粤港澳大湾区。人均3个offer:60%毕业生获得6家以上笔(面)试机会、30%+毕业生获得5家以上offer。毕业生中超45%通过选调生、人才引进等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50%进入国内外头部企业,成长为治国理政、经世济民人才。另有一批毕业生投入学术科研与全球治理,在各自领域熠熠生辉。

本科毕业生以升学深造为主要去向。国内升学的本科毕业生中,80%以上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读研深造,国内顶尖名校升学率100%;境外留学的本科毕业生中,近70%赴世界排名前50境外高校深造,超70%赴境外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竞争力级别A类高校深造。

九、请您介绍一下学校咨询方式或联系方式。

阳光招生信息平台:https://rdzs.ruc.edu.cn

本科招办电子信箱:zsb@ruc.edu.cn

本科招办咨询电话:400-0123-517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

微信公众号:“人大阳光招生”

B站账号:“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招生”

小程序:“相聚人大”

rmda202404.jpg

热门推荐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