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地市聚焦 » 强师赋能促发展,2025年青岛教育年会分论坛一探索教师减负新路径

强师赋能促发展,2025年青岛教育年会分论坛一探索教师减负新路径

2025年4月19日,青岛市教育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分论坛(一)“强师赋能,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在山东头学校报告厅隆重召开。本次分论坛由青岛启元学校承办,汇聚了教育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代表,围绕“做新时代‘大先生’:以教师‘减负’赋能专业发展”这一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新的路径和方法。

来自青岛实验学校、青岛同安路小学、莱西市月湖小学、高新区第一实验初中、胶州市福州路小学、夏庄路幼儿园等六所学校进行典型发言,分享了他们在“减负机制优化”与“专业发展创新”方面的实践经验。各校通过简化行政流程、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引入智能管理工具等措施,为教师减负增效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青岛实验学校李耀校长系统阐释了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创新实践。学校以"每一位教师都是一座富矿"为核心理念,以“提高教师成就感和幸福感,创造触手可及的专业成长环境”为目标,对教师校本研修进行全新探索,坚持实验创新、赋能师生成长。

同安路小学孙军校长提出学校基于如何培植教育家精神、打造本土化大先生的思考,构建了“师德引领铸魂、全链贯通筑基、学科协同赋能”的三维培养坐标系,形成“需求诊断-资源调配-行动改进”闭环管理,全面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莱西市月湖小学刘树涛校长针对教师流动性高、新教师占比大的现状,创新构建“1+2+N”教师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快速提升,新教师成长快而优,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形成可持续的教师成长生态。

高新区第一实验初中王振敏校长提出学校坚守 “教师,是校园里行走的课程” 的核心理念,构建 “师资共融式” 培养体系,通过机制创新、分层培养、平台搭建、技术赋能四大路径,努力建设一支 “自带动力、协同共生” 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胶州市福州路小学王国潘校长以分享了展“3+ N”“培树合一”路径实践模式,以立体化、多维度提升教师的研究力、思考力和教学力,在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上用功、用情、用力,成就“有格局、有情怀、有修为”的教师。

夏庄路幼儿园执行园长吴丹重点介绍了园本教研体系。通过构建“四纵四横”的教研管理体系、创新多元融合的教研活动组织形式以及科学管理教研资源,催生了以“教师发展-幼儿成长-园所提质”为核心的螺旋上升式发展生态,推动了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在成果经验推广环节,青岛启元学校周韫轶校长以《做新时代“大先生”:以教师“减负”赋能专业发展》为题,分享了学校改革的成果。青岛启元学校创新构建“减负·赋能”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生态支持系统,通过“结构性减负”与“多路径赋能”双轨并进,破解教师成长困境。系统以厘定减负清单、开发诊断模型、优化人岗匹配等策略减轻非教学负担,同时以个性化成长合同、教师自组织社群、专业评价平台等举措激发内生动力,显著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范例。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薄存旭教授进行了学术点评,他强调减负是手段,赋能是目标,并呼吁构建系统性的支持体系,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从“个体突围”转向“生态共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教师为核心,通过减负释放潜力,通过赋能激活质量。

与会者一致认为,本次论坛为青岛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需要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以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展望未来,各学校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深化“强师赋能”的实践探索,推动政策落地与经验辐射,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强市贡献智慧与力量。

教育之路,行则将至。

强师之策,未来可期!

热门推荐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